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正乙祠“起舞弄清影”系列之史晶歆《阿O一家》 [已过期]

演出场馆:正乙祠戏楼

演出时间:

2015-05-29 19:30 2015-05-30 19:30

演出票价:

280元 380元 580元 680元 18000元
1:本站只提供演出相关信息介绍,购票请到正规渠道购买,敬请谅解!

演出介绍

舞蹈阿O一家  票价说明:680元(580*2)

青年编舞家史晶歆&环境舞蹈剧场作品

阿O一家 (2015最新环境版本) 

一个荒唐的世界,一场精神的逃亡,它们怎么了?

【复杂而矛盾的信仰:歆舞界初始宣言】

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出品

  歆舞界【面具】系列

2013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邀演作品

2013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邀演作品

2014年两岸小剧场艺术节邀演作品

  【作品介绍】

这里将上演一场精神的逃亡,通过“阿O一家”我们将触碰到一个荒唐的世界,可它们到底怎么了?它们开怀大笑、它们举杯高歌、它们尽情相拥------它们从梦中醒来,发现拥有了自己独有的面具,在戴上与脱下面具的行为过程中,它们探寻人与面具之间的微妙,它们谈论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借此展开对生存的思考。本剧主要描述阿O一家因想拥有房子的梦想破灭而被迫逃离,开始一场精神的逃亡,主人公阿O带着自己怀孕即将生产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在不找边际的空间中游荡。他们分离了,又找到了彼此;他们反抗了,又自我妥协了,他们扮演小丑讨好别人,他们在寻找心中向往的“桃花源”。全剧通过环境舞蹈剧场的方式,即结合环境空间与舞蹈剧场的表现形式,提炼出各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折射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整台演出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元素,同时融入环境空间、视觉装置、戏剧表演、声音文本等不同媒介来表现阿O一家的生存状态,秉持歆舞界不断探索表演艺术的多元性的艺术理念。整个作品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在人与面具、面具与当下的关系中,通过黑色幽默的口吻讲述它们对生命的态度。这是一个演员与环境、观众互动的作品,在面具的世界里,演员与观众将一同创造全新的视觉表达与情感空间。

  【导演的话】

面具的背后是几分私密和躲避,面具的表面是僵化和桎梏……这是一个透过“面具”,展开想象与思考的作品。歆舞界一直在关注“面具”这个母题,关注当下发生的种种,这个系列的创作成为我们审视世界的一个借口,我们把自己藏在滑稽变形的面具里,怀着一颗不安的心,说些痴人梦语。每个作品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何时被创造?在什么动机下产生?又会有怎样的观众观看!此刻的《阿O一家》正在记录每天的发生------

  【主创团队】

视觉总监-导演:史晶歆

视觉设计:徐愔

面具设计-制作:陈飞

创意道具设计-制作:王琛

文本构作:王子之、史晶歆、徐愔

平面设计:王子豹

  【作品评论】

文化月刊:《从剧场空间的真假孕妇说起——体验环境舞蹈剧场《阿O一家》

慕羽(舞评人,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会会员)

“从《活着就好》到《阿O一家》,近年在体制外颇为活跃的“体制内”现代舞编导史晶歆已经触碰到了普通个体的“生”与“死”,包括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点滴,以及对死亡的态度。《阿O一家》的创作,使她超越了情感,从平凡的家人身上过渡到了类型化的社会底层个体上,也由长辈“逆来顺受”的语境转移至更丰富的人生解读。”“由于空间的局促和狭小,演员有可能会突然流窜到你面前,让你做出当下的判断和选择,彼此检验着人情冷暖,道德良知;也有可能完全与你无关,你甚至可以随意开小差,置若罔闻地看着你面前黑压压的人群,你的感受只有茫然和无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编导就在你身边,和观众一样看得见,或看不见。”

  【专家推荐】

理查•谢克纳 Richard Schechner(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教授、戏剧导演、理论家)

晶歆不但拥有舞蹈家柔韧的身躯而且具有思想家一般的头脑,她成功地从舞蹈家与编舞的角色转型为表演艺术家。晶歆就像一股旋风,从北京到纽约,从纽约到北京,她永不疲惫的身躯、鲜明独特的艺术品质与上下求索的精神力量带给了我们无穷的鼓舞,留下了无尽的美好回忆。

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家、舞评家)

史晶歆的作品大量是释放一种探索的精神,作为一个编导,她的探寻方式是编舞;作为一个舞者,她与人们的对话方式是跳舞。

欧建平(博士生导师 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

史晶歆对舞蹈的激情与痴迷,已使她成为同辈人中的姣姣者;她的作品在内容上,已随其阅历的拓宽而日渐深刻,并在形式上做出了有意味的探索!我期待中国舞蹈界能有更多像她这样埋头创作的新秀出现!

江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显然,眼下的中国和中国舞蹈界是需要这样的人才的。我是看好史晶歆的追求和努力的,我相信,凭着这股初生牛犊的劲头,这个看似弱小的小姑娘迟早会为中国舞界带来实质意义的突破的。

肖苏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晶歆是当今中国一个非常"珍稀"的舞者。她不断执着地学习,实验,探索,不断执着地超越自我,创新,前行,她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寻觅着自己的创作个性,因此我们才会惊喜地看到她的"活着就好",并从中进一步解读在朴实无华亲情中的真实的晶歆。

刘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一个年轻舞者能从近在奶奶一辈人身上反馈我们是谁,难能可贵,接触到了中国现代舞的地气。

蓝凡(上海大学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         

“史晶歆的追求是强烈的,理想是灿烂的。她的追求与力量,现在得到的回报就是对身体的无穷无尽的实验与开发。”我们在歆舞界创作的舞蹈作品中,譬如在《活着就好》中,还看到了后现代舞蹈的娱乐化、混搭性与非职业化特征的身影,说明歆舞界对现代舞的当代性实验已经越过了现代舞的“边界”。

  【媒体专访】

《文艺生活周刊》

《史晶歆:可以贫穷、可以放弃很多,但无法放下的是创作本身》

“她的履历可以做一本绘本的故事蓝本,岁月似乎在她的身体和心里,留下的痕迹都是温柔的。没有带走她对世界的敏感和好奇,没有留下时间的沉重和磨损。”

《北京晨报》

《史晶歆:生活即舞蹈,舞蹈即生活》

“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所有能被引入舞蹈的元素,史晶歆都要试试。在有关介绍史晶歆的资料中,不乏“先锋”、“创新”、“大胆”等字眼,但坐在记者面前娓娓而谈的,却更像一个做着五颜六色舞蹈梦的实验家。”

《东方早报》

《史晶歆“舞蹈剧场”中讲述祖母和城市的故事》

“通过结构不同媒介去呈现一种表演,是史晶歆去纽约触动最深的地方,也是她现在正在做的事。很多人会问她以后是不是一直做舞蹈剧场,她说“这只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过渡状态,最终要做什么,我还是要一直尝试。”

《中国艺术报》

《史晶歆:心无界,一直在路上》

“2009年初她创办了“歆舞界——表演实验室” ,从纽约回来之后,发觉“表演”这个概念似乎还有些窄,因此选择将它重新定义为“艺术实验室” 。她突破各种艺术形式的边界,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结合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等表达方式,最终呈现为一个综合的艺术体。”

《明日风尚》

《不可定义的未来与我们》

“生性敏感的史晶歆对于父母亲情或是周遭人们的情感,有一种近乎天生的观察力,由己推人地把这种情感带到舞蹈当中,成为创作的素材展示出来,对于舞蹈的创作,史晶歆认为在最初一定是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打动了她,此时的情绪都是一种感性状态,而随着对于将要讲述的故事、以身体呈现的动作的深入,理性思考的部分逐渐浮现出来,最终成为思索整部作品时的导向”。

  【编舞-艺术总监】

史晶歆,编舞、导演、当代艺术家,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创始人/艺术总监,北京舞蹈学院教师,美国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16岁毕业于上海市舞蹈学校,随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然后留校任教至今。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成北京,觉醒巴黎,质变纽约,漂流经巴黎、柏林、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伦敦、纽约、柬埔寨、丹麦、荷兰、意大利------先后师从编舞家陈维亚、邓一江、法国编舞家苏珊-伯居、美国先锋戏剧大师理查-谢克纳。曾任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最年轻的导演、美国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特邀艺术家等。2009年创建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揭开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介融合尝试的序幕,开始她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创作与交流,其作品相继在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文化部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加坡艺穗会艺术节、北京舞蹈双周、广东现代舞周、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等国内外艺术节受邀展出。作品世界:【城市身体记忆】系列(《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圆明园》《NOTHING IS REAL》);【面具】系列(《阿O一家》《面具的世界》);【奇点】系列(《夜愿》《空城》《记忆-时间-碎片》《BOW》《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肖像】系列(《空性之舞》);【身体叙事】系列(《HI---朱丽小姐》);【跨界】系列(《小青》);《日子》、《水墨游》等;荣获纽约舞蹈影像艺术节“最佳舞蹈影像”大奖,全国独双三舞蹈大赛、“荷花杯”舞蹈比赛、“桃李杯”论文比赛等一、二、三等奖;原创身体训练方法【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训练方法(BODY ARCHITECT);出版艺术散文《身体笔记》;特约专栏《纽约访学记》、《歆舞界-欲说舞言》;演讲系列《身体的记忆-舞者的肢体语言》、《实验、跨界、多元:用身体探索生命的未知》等。史晶歆带领歆舞界团队致力于东方当代舞蹈精神的探寻、建立与传播,坚持独立自由真实的表达,并积极推动舞蹈公益展演等艺术活动。

  【舞团介绍】

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创建于2009年初,揭开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介融合尝试的序幕。旨在建立对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身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进行对其他表现媒介的融合,结合文本、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视觉装置等元素进行对当代表演艺术的探寻;力求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向过去、现在、未来取材,探寻身体叙事的现代性,建构以身体为主的表演形式的多元性,并致力于东方当代舞蹈精神的探寻、建立与传播。“歆舞界”作为中国特立独行的艺术机构活跃存在着,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史晶歆,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成北京,觉醒巴黎,质变纽约,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核心团队由各个领域优秀的艺术家们组成,因彼此的吸引与热爱而汇聚一起,共同拥有对当代艺术执着的追求,秉持真实表达的价值观坚持创作,在一次次的创作中挖掘个体生命对自我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反思。

“歆舞界”的艺术家们一同创作:【城市身体记忆】系列(《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圆明园》《NOTHING IS REAL》);【面具】系列(《阿O一家》《面具的世界》);【奇点】系列(《夜愿》《空城》《记忆-时间-碎片》《BOW》《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肖像】系列(《空性之舞》);【身体叙事】系列(《朱丽小姐》);【跨界】系列(《小青》)等一系列先锋作品,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纽约、日本、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城市进行展演与交流,已先后受邀参与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新加坡艺穗会艺术节、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文化部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北京舞蹈双周、广东现代舞周、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正乙祠演出季、北京艺术博览会等国内外艺术节的交流展演。

歆舞界独立制作出品-舞蹈专场演出:2009年《圆明园》、2010年《面具的世界》、2011年《觉》、2012年《活着就好》、2013年《双城》、2014年《空性之舞》,分别于国家大剧院、国话先锋剧场、北京舞蹈学院实验剧场、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蓬蒿剧场、香港艺穗会剧场、正乙祠古戏楼、深圳一渡堂艺术空间等剧场演出。同时自2013年开始,歆舞界开始尝试并坚持每年推出公益艺术展演,旨在让更多人可以走进剧场观看当代舞蹈:2013年《活着就好》(1月上海)、《阿O一家》(9月北京)、2014年《朱丽小姐》(5月北京)、《双城》(9月北京)。

歆舞界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项目的推广与分享,即2009年展开歆舞界“点-线-面”(IN -BETWEEN)高校艺术活动系列之后继续致力于公益传播中国当代舞蹈艺术,于2013年展开歆舞界【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训练方法(Body Architect)演讲及工作坊系列等公共艺术活动受到业内与公众的好评。目前已分别受邀在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北京舞蹈学院、空政文工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纽约华美人文学会、纽约皇后学院、联合国-中国书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高校与艺术机构进行交流分享。我们期待每一次与您分享【歆舞界-学术团队】的最新研究与思考过程。

同时,歆舞界创建的【身体建筑师】史晶歆“零-动点”训练方法备受中国各城市TED组织的关注,不断受邀进行讲座与现场表演,因此逐渐形成歆舞界独特的【中国TEDx演讲系列】,目前分别受邀:TEDxFactory798中央美术学院、TEDxBUCT北京化工大学、TEDxNanjing 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TEDxCUPL中国政法大学、TEDxCUEB首都经贸大学、TEDxTJU天津大学)。

2009-2014年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创建五周年,在五年中逐步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并积累起一批保留剧目的歆舞界,坚持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项目的推广与分享,继续努力打造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在五周年之际推出全新公共艺术教育项目:【艺术家演后谈】、交流平台【歆•论•谈】、自媒体栏目【歆观点】,全心普及推广当代舞蹈、当代表演艺术的思想理念。

  【歆舞界-舞蹈剧场赏析词典】

媒介:动作 影像 声音 装置 面具 环境空间 现场演奏

身体:戏剧性的 生活化的 拟人化的 能量的 微观的

内容:关于城市 家庭 爱 希望 无常 自我 摧毁 重生

气质:神秘的 复杂的 东方的 理性的 荒诞的 残忍的

观看方式:感受 想象 参与 互动

  【特别鸣谢】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两岸小剧场艺术节、正乙祠剧场

舞蹈阿O一家 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